热点资讯
炒股配资网 你的位置:炒股配资网_网上配资炒股平台_配资炒股优选 > 炒股配资网 > 十大炒股配资平台 撂荒地少一点 “薯”光多一点
十大炒股配资平台 撂荒地少一点 “薯”光多一点发布日期:2024-08-08 09:57    点击次数:81

  “来十大炒股配资平台,把拖拉机开起来。”“你们看,这一垄的甘薯个头更大。”……身材壮实,一身迷彩服,初见刘绍君,其正在梅县区畲江镇叶华村甘薯种植基地内与种植户一起挖甘薯。

  刘绍君干练地拨开嫩绿的甘薯藤,松软的泥土中大小不一的甘薯若隐若现。拖拉机牵着犁耙缓缓驶过,一个个甘薯“跃”土而出,种植户弯腰逐个拾起,很快填满了箩筐。

  刘绍君是一名返乡大学生,也是叶华村、径心村的“产业村长”。2012年毕业于珠海科技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后,他先后在苏州、深圳打拼多年,2017年选择返乡发展,2021年成为了叶华村的一名村干部。“外面竞争激烈,乡村同样大有可为,父母年纪也大了,在家方便照顾他们。”刘绍君说。

  刘绍君告诉记者,回到家乡后,其发现乡村面貌已焕然一新,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,但村中不少土地都已撂荒多年,很是可惜。“最关键的问题是没人、没劳动力,乡村空心化、劳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,如何因地制宜盘活资源,镇村上下一直在探索。”

  据刘绍君介绍,叶华村是小有名气的“甘薯村”,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甘薯,全村种植面积近百亩。而这里平均海拔约500米,一年四季日照充足,昼夜温差大,有利于糖分淀粉转化。同时,富硒的沙壤土更有利于甘薯的生长,因此村里种出的甘薯品质、口感更佳。

  2019,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,叶华村集约50多亩撂荒地,采取“稻—薯”轮作的模式发展丝苗米、甘薯种植产业,随后逐年扩大种植规模。截至目前,已复耕撂荒地700多亩。“早造种植优质稻、晩造种植甘薯,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,又能减少病虫害发生,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益。”刘绍君说。

  盛产甘薯的地方不少,怎么才能脱颖而出?“品质和品牌尤为关键。”刘绍君表示,为了让甘薯产业走上规模化、品牌化之路,该村于2020年成立畲江径义甘薯专业合作社,并打造了近100亩的甘薯种植示范基地,以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带动村民发展甘薯产业。

  在此模式下,也带动了部分村民短期务工增收,黄海先便是其中一员。“我负责割甘薯藤,一天工资150元,割下来的甘薯藤还可以载回家喂羊。”黄海元笑道。

  目前,基地共种植有莲花山红薯、畲江七爪薯、“一点红”等品种。其中,七爪薯是本地特有品种,因其茎叶有七片而得名。

  “七爪薯亩产虽不及红薯,但它的口感更加粉糯香甜,存放一个月后更具口感和风味。”刘绍君表示,早在今年10月,便有回头客联系订购该村甘薯。因今年雨水过多、光照不足,基地甘薯亩产有所下滑,但质量不减。

  作为一名大学生“产业村长”,自己能为家乡产业发展做点什么?这是刘绍君回乡后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。“我们也曾考虑过发展甘薯粉加工,还到丰顺等地学习考察过,但目前来看,资金、技术等条件仍未成熟。”

  刘绍君告诉记者,下一步,合作社将继续瞄准农产品品质、品牌建设两大重点,想方设法做大做强甘薯产业,带动更多种植户增收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,着手扩大种植规模,保证货源供应。“我们这里的甘薯绿色且富含硒元素,计划通过拍摄小视频等方式,在互联网平台讲好田间地头的种植故事,打好‘绿色牌’,打开线上销售渠道,让甘薯种得好、更卖得俏。”刘绍君说。

  文: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

  图: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十大炒股配资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