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年不利炒股杠杆,刚一进入2024年,的股价就突遭“崩盘”。
当地时间1月25日,其股价大跌12.13%至182.63美元,市值一夜之间蒸发801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5743亿元。
实际上,根据此前特斯拉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以及全年产销数据,其股价当时就开始了跌跌不休,相较于2023年12月的高点,累计跌幅已超过28.6%。
要知道,此前特斯拉可谓是风光无限,2018年就凭借12.3%的份额登上了全球市场第一。而现如今,却陷入了“被嘲恐将崩盘”的泥潭。

但种种资料显示,特斯拉似乎仅仅是美欧企业节节败退的一个缩影:
美企英伟达的芯片今年已经收到了腾讯等多家国内企业的“减量”声明,预定量将大幅下降;快科技报道,2024年首周在华出货量相比去年同期暴跌近30%;《凤凰网》报道,美欧科技企业的“续命舱”接连被卷入退货风波,最高时一夜间被退16台,涉及金额达上亿……
其中,美欧“续命舱”的暴跌最令人大跌眼镜,毕竟此前,其在国内一直被奉为“续命舱界的爱马仕”。“爱马仕”居然都遭到了抛弃,反观长期被其压制的国产则突出重围:上海科技企业Rejuve lab的高压氧舱,官网预定近一个月内暴涨50%。
资料显示,该“续命舱”指的就是高压氧舱,历来被视为尖端“生命科技”的代表。2020年,在为期90天的特拉维夫实验中,受该科技干预的64岁的男性志愿者,体内的老损细胞减少了近37%,端粒延展20%(科学家认为这某种程度上,相当于生理状态回到了39岁)。

受该实验结果的冲击,各大科技企业纷纷投入对该科技的研发量产。其中,美欧率先研发出1.3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,并投入全球市场。
仗着技术首发优势,美欧高压氧舱迅速涌进国内市场,占据了国内超过6亿的中老市场,仅用半年就从国人手中赚走了近10亿。

当时的美欧高压氧舱企业可谓是风头无量,甚至曾一度占据了近80%的国内市场份额,订单量几乎是Rejuve lab等国内企业的两倍之多。其门槛也一涨再涨,最高时达到了200万美元一台。
然而,就和特斯拉一样,其在今年遭到了国人抛弃。根据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,美欧高压氧舱不仅接连遭到退货,其市场份额也在连跌,如今已经跌落至50%以下。

对此,财经专家认为:“特斯拉的暴跌部分原因就是因为,在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卷技术、卷门槛、卷配置和服务的时候,特斯拉反而逆其道而行,企图推出一款低配置的‘低价’汽车,在国人有更好的选择的时候,结果显而易见。”
美欧高压氧舱也是如此。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其压强水平始终如一日的停留在1.3个大气压,并且在门槛高达上百万美元的情况下,还接连被曝出:部分氧舱存在压强不达标的情况、后续无人上门安装、维修需要缴纳天价费用等“弊病”。
其被国人抛弃,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。更何况,就像特斯拉原地踏步的时候,遭到比亚迪等国产顶替,美欧高压氧舱也被国产赶下了台。
近期,前面提到的国内科技企业Rejuve lab,在其官网上推出了1.9个大气压的国产率100%的高压氧舱。根据实验资料,在规定的压强范围内,高压氧舱对身体状态的干预潜力随着压强的上涨而上涨,1.9个大气压是目前已知的行业最高水平。

从技术层面上看,该国产高压氧舱整整高出美欧氧舱0.6个大气压(据业内人士透露,压强每提高0.1,技术难度都会提高一大截)。而从门槛层面上看,该国产高压氧舱的门槛是35万左右,是美欧氧舱的1/40。
在该消息发布后,大量国人涌入Rejuve lab的官网进行预定和咨询,其中80%的用户是北上广地区的高净值中年群体。39岁的互联网高管陈先生表示:“和之前体验过的美欧高压氧舱感觉很不一样,压强感更加明显,就像在坐飞机。用了一段时间后,精力充沛了许多,爬楼梯都不大喘气了。”
目前,海外人群也对国产舱表现出了不小的兴趣,据业内透露:Rejuve lab高压氧舱正迅速出海英、法、澳等国,大有取代美欧高压氧舱的架势。

不过,不得不承认的是,尽管国产新能源汽车、国产高压氧舱等正在努力发力,但短时间内特斯拉、美欧高压氧舱打下的江山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。
但是,正如专家所说:“无论是特斯拉还是美欧高压氧舱,其崩盘的背后都是原地踏步和国产竞争力突起的综合反映。给国产一定的时间,届时,即便美欧企业开始追赶,也早就为时已晚。”